Skip to content

随便写写关于硅谷海归的准备工作与个人感受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huxiuhan/back-to-china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3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硅谷归国

欢迎linkedIn交流:https://www.linkedin.com/in/xiuhanhu/

文章的目的

我回国之前一直希望有比较详尽的checklist,但是最后只有自己多方收集,加上个人的一些尽可能客观普适的思考。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人完成无缝切换。按照一些常见问题的时间顺序,罗列如下:

身份和退路

很多人都说,在美国至少要解决绿卡问题才会考虑回国,这当然是最保险的策略,但是需要考虑绿卡的一些缺陷:

  • 必须等待很久的排期,当前的排期时间还在越来越长,很难预估时间
  • 美国绿卡带来的对长期国内居住的诸多不便:全球缴税,移民监
  • B2签证的对旅行自由度已经足够高
  • 如果需要多重身份备选,美国以外的选项其实有很多 另外,当激活H1B,申请140通过之后,Priority Day和H1B Cap就都可以保留,也有一条备选方案,请参考这篇文章

找工作

总的来说,职位越高的迁移成本永远越高,在薪资、职位、公司商业模式之上必然要作出取舍。

  • 大公司:主要有阿里,头条,薪资不错,转移成本较低,风险相对较小。工作职位的期望可能与美国行业成规有所区别,当然肯定会更辛苦。
  • 中小创业公司:以AI、blockchain为主,确定职位的期望,并且获得足够的权利和地位来做决定才是比较重要的因素。注意以风投思维进行一定的期望收益分析:公司的估值天花板与最后的股份收益之间粗略的估算,在此基础上考虑在小公司工作的优势。(待引用一篇分析比较的文章)
  • 自己与合伙人创业:一定要“抱定宗旨”!找到有激情的方向,有持续做下去的勇气。在顺风时虚荣心就可以驱使人前进,逆风时只有内心的真实动力才能让人不放弃,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

工作交接时间线

基于对于岗位理解和在公司的工作关系,应当在条件允许情况(与经理相互信任)下尽快给出transition plan,对于现公司和小组来说尽可能提供帮助。

尽快安排带薪休假与工作交接时间表,逐步出让权利,帮助小组确认重新划分的ownership。在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带薪休假完成自己的计划,并且给出缓冲时间方便小组适应,帮助经理、小组确保不会存在技术和业务知识上的single point of failure。

保持与公司和其他同事的良好关系。

休假计划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推荐以北美为基地,至少去近一些的地方旅游几次,个人推荐目的地:

  • 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和一些加拿大国家公园,在美国申请加拿大签证也更加容易
  • 拉丁美洲:南美是离中国最远的旅游地区,30多小时的飞机让人望而生畏
  • 冰岛和北欧:中国飞冰岛的机票价格和时间都是美国飞WOW到冰岛的几倍

房产处理

Power of Attorney 和 Estate Planning (待展开) 出租准备

科学上网

  • Google Project-Fi: 可以保留美国手机号,20刀月费打电话短信,10刀/G的全球无墙漫游流量,可以用我的邀请码注册
  • VPS + SS: 请自行参考其他科学上网教程,本人在Linode上

行李

(待展开)

  • 顺丰行李快递
  • 航空公司超额行李(70 lbs)

物品清单

  • 电子产品俄勒冈免税购买
  • 冬衣雪服(Columbia、NorthFace)
  • 鞋、靴
  • 毕业证学位证
  • 留学生归国证明
  • 签证、移民历史文件及其copy: DS2019, I20, I797, I140等等
  • 美国驾照

账单及信用卡

年费信用卡降级,账单尽可能转为paperless,委托他人收信及付账。USPS邮局转接:Forward Mail

(未完成...)

后记

在Facebook工作两年多,一直在Menlo Park总部工作,主要的工作经验既有基于位置信息的面向客户的产品,也有面向商业视频发布者的视频发布、数据管理工具。

在FB的经历很愉快很顺利,公司给了很多的锻炼机会和职业初期的帮助。我在3 half-year cycles之后升级到了Senior担任大组Tech Lead,也获得过公司的特殊奖励,对此我十分感激。随着职位提升,有一些对comfort zone的恐惧,也有一些对于尝试不同经历,进行比较学习的渴望,更有一些对在美国时间太长与中国联系脱节的担忧。总而言之,尝试是必须的,对我个人来说宜早不宜迟。在比较之后做出的决定才更有价值。而我也相信美国对我不是一去就无法返回的地方。

About

随便写写关于硅谷海归的准备工作与个人感受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