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 Kubernetes的设计理念 |
| 1 | +# Kubernetes设计理念 |
2 | 2 |
|
3 |
| -### Kubernetes设计理念与分布式系统 |
| 3 | +### 设计理念与分布式系统 |
4 | 4 |
|
5 | 5 | 分析和理解Kubernetes的设计理念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Kubernetes系统,更好地利用它管理分布式部署的云原生应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借鉴其在分布式系统设计方面的经验。
|
6 | 6 |
|
7 | 7 | ### API设计原则
|
8 | 8 |
|
9 |
| -对于云计算系统,系统API实际上处于系统设计的统领地位,正如本文前面所说,K8s集群系统每支持一项新功能,引入一项新技术,一定会新引入对应的API对象,支持对该功能的管理操作,理解掌握的API,就好比抓住了K8s系统的牛鼻子。K8s系统API的设计有以下几条原则: |
| 9 | +对于云计算系统,系统API实际上处于系统设计的统领地位。Kubernetes集群系统每支持一项新功能,引入一项新技术,一定会新引入对应的API对象,支持对该功能的管理操作。理解掌握的API,就好比抓住了K8s系统的牛鼻子。Kubernetes系统API的设计有以下几条原则: |
10 | 10 |
|
11 |
| -1. **所有API应该是声明式的**。正如前文所说,声明式的操作,相对于命令式操作,对于重复操作的效果是稳定的,这对于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或重复的分布式环境来说是很重要的。另外,声明式操作更容易被用户使用,可以使系统向用户隐藏实现的细节,隐藏实现的细节的同时,也就保留了系统未来持续优化的可能性。此外,声明式的API,同时隐含了所有的API对象都是名词性质的,例如Service、Volume这些API都是名词,这些名词描述了用户所期望得到的一个目标分布式对象。 |
12 |
| -2. **API对象是彼此互补而且可组合的**。这里面实际是鼓励API对象尽量实现面向对象设计时的要求,即“高内聚,松耦合”,对业务相关的概念有一个合适的分解,提高分解出来的对象的可重用性。事实上,K8s这种分布式系统管理平台,也是一种业务系统,只不过它的业务就是调度和管理容器服务。 |
13 |
| -3. **高层API以操作意图为基础设计**。如何能够设计好API,跟如何能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好应用系统有相通的地方,高层设计一定是从业务出发,而不是过早的从技术实现出发。因此,针对K8s的高层API设计,一定是以K8s的业务为基础出发,也就是以系统调度管理容器的操作意图为基础设计。 |
| 11 | +1. **所有API应该是声明式的**。声明式的操作,相对于命令式操作,对于重复操作的效果是稳定的,这对于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或重复的分布式环境来说是很重要的。另外,声明式操作更容易被用户使用,可以使系统向用户隐藏实现的细节,同时也保留了系统未来持续优化的可能性。此外,声明式的API还隐含了所有的API对象都是名词性质的,例如Service、Volume这些API都是名词,这些名词描述了用户所期望得到的一个目标对象。 |
| 12 | +2. **API对象是彼此互补而且可组合的**。这实际上鼓励API对象尽量实现面向对象设计时的要求,即“高内聚,松耦合”,对业务相关的概念有一个合适的分解,提高分解出来的对象的可重用性。 |
| 13 | +3. **高层API以操作意图为基础设计**。如何能够设计好API,跟如何能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好应用系统有相通的地方,高层设计一定是从业务出发,而不是过早的从技术实现出发。因此,针对Kubernetes的高层API设计,一定是以K8s的业务为基础出发,也就是以系统调度管理容器的操作意图为基础设计。 |
14 | 14 | 4. **低层API根据高层API的控制需要设计**。设计实现低层API的目的,是为了被高层API使用,考虑减少冗余、提高重用性的目的,低层API的设计也要以需求为基础,要尽量抵抗受技术实现影响的诱惑。
|
15 |
| -5. **尽量避免简单封装,不要有在外部API无法显式知道的内部隐藏的机制**。简单的封装,实际没有提供新的功能,反而增加了对所封装API的依赖性。内部隐藏的机制也是非常不利于系统维护的设计方式,例如StatefulSet和ReplicaSet,本来就是两种Pod集合,那么K8s就用不同API对象来定义它们,而不会说只用同一个ReplicaSet,内部通过特殊的算法再来区分这个ReplicaSet是有状态的还是无状态。 |
| 15 | +5. **尽量避免简单封装,不要有在外部API无法显式知道的内部隐藏的机制**。简单的封装,实际没有提供新的功能,反而增加了对所封装API的依赖性。内部隐藏的机制也是非常不利于系统维护的设计方式,例如StatefulSet和ReplicaSet,本来就是两种Pod集合,那么Kubernetes就用不同API对象来定义它们,而不会说只用同一个ReplicaSet,内部通过特殊的算法再来区分这个ReplicaSet是有状态的还是无状态。 |
16 | 16 | 6. **API操作复杂度与对象数量成正比**。这一条主要是从系统性能角度考虑,要保证整个系统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性能不会迅速变慢到无法使用,那么最低的限定就是API的操作复杂度不能超过O\(N\),N是对象的数量,否则系统就不具备水平伸缩性了。
|
17 | 17 | 7. **API对象状态不能依赖于网络连接状态**。由于众所周知,在分布式环境下,网络连接断开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要保证API对象状态能应对网络的不稳定,API对象的状态就不能依赖于网络连接状态。
|
18 | 18 | 8. **尽量避免让操作机制依赖于全局状态,因为在分布式系统中要保证全局状态的同步是非常困难的**。
|
|
26 | 26 | * **每个模块都可以在出错后自动恢复**。由于分布式系统中无法保证系统各个模块是始终连接的,因此每个模块要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保证不会因为连接不到其他模块而自我崩溃。
|
27 | 27 | * **每个模块都可以在必要时优雅地降级服务**。所谓优雅地降级服务,是对系统鲁棒性的要求,即要求在设计实现模块时划分清楚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保证基本功能不会依赖高级功能,这样同时就保证了不会因为高级功能出现故障而导致整个模块崩溃。根据这种理念实现的系统,也更容易快速地增加新的高级功能,以为不必担心引入高级功能影响原有的基本功能。
|
28 | 28 |
|
29 |
| -## Kubernetes的核心技术概念和API对象 |
| 29 | +### 架构设计原则 |
| 30 | + |
| 31 | +- 只有apiserver可以直接访问etcd存储,其他服务必须通过Kubernetes API来访问集群状态 |
| 32 | +- 单节点故障不应该影响集群的状态 |
| 33 | +- 在没有新请求的情况下,所有组件应该在故障恢复后继续执行上次最后收到的请求(比如网络分区或服务重启等) |
| 34 | +- 所有组件都应该在内存中保持所需要的状态,apiserver将状态写入etcd存储,而其他组件则通过apiserver更新并监听所有的变化 |
| 35 | +- 优先使用事件监听而不是轮询 |
| 36 | + |
| 37 | +### 引导(Bootstrapping)原则 |
| 38 | + |
| 39 | +- [Self-hosting](http://issue.k8s.io/246) 是目标 |
| 40 | +- 减少依赖,特别是稳态运行的依赖 |
| 41 | +- 通过分层的原则管理依赖 |
| 42 | +- 循环依赖问题的原则 |
| 43 | + - 同时还接受其他方式的数据输入(比如本地文件等),这样在其他服务不可用时还可以手动配置引导服务 |
| 44 | + - 状态应该是可恢复或可重新发现的 |
| 45 | + - 支持简单的启动临时实例来创建稳态运行所需要的状态;使用分布式锁或文件锁等来协调不同状态的切换(通常称为`pivoting`技术) |
| 46 | + - 自动重启异常退出的服务,比如副本或者进程管理器等 |
| 47 | + |
| 48 | +## 核心技术概念和API对象 |
30 | 49 |
|
31 | 50 | API对象是K8s集群中的管理操作单元。K8s集群系统每支持一项新功能,引入一项新技术,一定会新引入对应的API对象,支持对该功能的管理操作。例如副本集Replica Set对应的API对象是RS。
|
32 | 51 |
|
@@ -114,4 +133,5 @@ K8s在1.3版本中发布了alpha版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
|
114 | 133 |
|
115 | 134 | ## 参考文档
|
116 | 135 |
|
| 136 | +* [Kubernetes Design Principles](https://github.com/kubernetes/community/blob/master/contributors/design-proposals/principles.md) |
117 | 137 | * [Kubernetes与云原生应用](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kubernetes-and-cloud-native-applications-part01)
|
0 commi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