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8 lines (35 loc) · 3.53 KB

mutual_help.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8 lines (35 loc) · 3.53 KB

互助式举报说明细项

主旨

通过群聊频道找到有相似举报需求的加班受害者,相互举报对方公司的违法事实。 群聊频道 点击进入 -> Slack

实施办法

通过电话以朋友的名义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举报对方公司违法加班的事实:

  • A君在群聊频道询问是否有愿意互助举报的人,原则上最好同城,当然异城也是可以。
  • A君与B君结对后,B君举报A君公司,A君举报B君公司。
  • 以下双方同样操作,由A君提供自己公司的违法加班的证据资料提交给B君。
  • B君打电话给A君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电话,具体联系方式可以查看所在城市的人社局官网,本文底部会补充部分人社局网址。
  • 互助双方应尽最大可能保护对方隐私。
  • 举报过程中保留举报录音。
  • 互助双方通过私聊联系,避免在公开频道泄露自身信息。
  • 举报结果建议部分公开到频道内,诸如“公司加班制度改变” “毫无进展” “监察队来了一下” 等等结果,以便后续改善方案作为参考。

有何优点

  • 因为举报人必须实名,不过此时举报人是B君,就算由于不可知原因B君的举报人身份泄露给了A君公司,在这种极端情况下A君B君两人都不会受到公司为难。
  • 监察队虽然规定必须为举报人保密,但是劳动者忧虑于公司报复而无法发声,互助式举报可以避开这个问题,鼓励更多的劳动者不再沉默。
  • 举报结果可以继续联系该队索要。

后续可能变数以及应对方案

  • 可能由于监察队日常任务繁重,而无视举报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往上级部门(市级人社部)举报,最好保留电话录音。
  • 有可能由于该方法效果显著,从而导致一些居心不良的人进入频道捣乱,所以互助双方私聊时务必确认举证事实的准确性。
  • 假设监察部门充分了解本细则,要求举报人一并提交举证人的信息时,请尽可能保护举证人隐私,因为这种索要举证人信息的要求无法可依,属于无理要求。
  • 后续的方案改善需要由实践经验作为参考,其他的盲目猜测无益于改善本方案,所以仅仅列以上条目。

相关法规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一章第九条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各地举报电话或方式

江苏省统一举报入口

成都市举报热线

北京市举报热线

上海市举报热线

广州市举报热线

(其他待补充)